编者按: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引导和帮助青年学子在实践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挺膺担当,学院面向全体同学开展2025年“青春梦·强国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共分为八个专题:党史学习专题、“3S”数智专题、文化调研专题、回访母校专题、社区计划专题、“百岗行动”专题、民族特色专题与创新创业专题,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实践目的:为引导少数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开展民族特色专题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各民族理工学子通过推广普通话、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民族团结故事等多种行动,加强民族团结,唱响“强国有我新征程”的理工强音。
实践概况:民族预科班的实践成员们在寒假期间回到家乡,既助力了普通话的推广传播,也探访了家乡的文化,成果丰硕。从伊宁市喀赞的民俗特色到云南大理的扎染技艺、从推广普通话到介绍民族英雄故事,成员们通过多元实践促进文化交流,也为家乡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筑梦强国音,普语筑基石
预科2401团支部的库兰丹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展了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话推广活动。她以推普周切入主题,从个人、民族、国家三个层面说明讲好普通话的益处,从区域发展不均与多元文化冲击两个方面讲明普通话发展困境。库兰丹将基础的普通话发音知识与技巧事无巨细地为听众们讲解,并推荐了相关的学习资源。通过她的讲述,大家认识到普通话不仅是语言载体,更承载着重要的政治文化意义:普通话是国家统一的基石,关系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凝聚力。同时,掌握好普通话有助于在国际交往交流中更好的表达自我,传递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
预科2402团支部的李小琴在她的家乡甘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普通话推广活动。她指出,老年人掌握普通话可以方便日常交流,避免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误解,使生活更加便捷。对于儿童,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通过普通话交流,能够迅速建立友谊,同时也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基础。李小琴的讲解细致全面、通俗易懂,生动地诠释了人人都讲普通话、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推广普通话是每个公民、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新时代青年更应做好普通话宣传工作,让普通话遍布家乡的每一个角落。
(图1、2-库兰丹和李小琴制作的教学PPT)
探秘非遗瑰宝,传承民族匠心
预科2401团支部的热伊赛前往了新疆喀什的一家手工作坊,观摩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喀什坎土曼的制作。从精心选材到锻打塑形再到打磨抛光,热伊赛在铁匠大叔的锻造中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艰辛与不易。南疆地区干旱少雨,而坎土曼坚硬实用,是开垦绿洲、修建水利的重要工具。坎土曼不仅包含着新疆人民的生存智慧、精湛的技艺,也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理念,这坚定了热伊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念。她将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创新进取的精神,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3、4-坎土曼公社和坎土曼制作场景)
预科2402团支部的伊布拉因·努尔麦麦提回到家乡的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开展了一场文化之旅。这里的建筑外墙以蓝色为主,配合彩色雕花和门窗的装饰,充满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建筑美学。在五彩斑斓、错落有致的房屋庭院中,他品尝了馕坑烤肉、手抓饭,与居民们一起跳了当地的传统舞蹈,还亲自参与了木雕制作,在刀锯锤凿中体会一代代木雕人的文化韧性。他认为,喀赞其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方,蕴含各民族多元文化,是伊宁宝贵的文化名片,他将以自己的行动,让喀赞其被更多同学所熟知,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喀赞其文化。
(图5、6-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和特色商店)
预科2401团支部的阿丽米热在新疆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体验到了属于维吾尔族地毯的独特魅力。由羊毛线作经、棉线作纬,加之天然植物染料,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的维吾尔族地毯就在工匠们专注细致的编织下从地毯织机中一点一点地显现出来。阿丽米热了解到,在这件每个新疆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物件中,藏着大大的文化价值。菱形的图案代表着大地的稳固,圆形图案象征着天空的包容;玫瑰牡丹等花卉绽放,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叹更寓意着幸福、繁荣……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维吾尔族地毯,这令身阿丽米热十分自豪。相信在未来,维吾尔族地毯也能在岁月的长河绽放光彩,传承着维吾尔族的文化基因。
(图7、8-当地的维吾尔族地毯商店和维吾尔族地毯细节图)
预科2401团支部的蔡金平在云南大理展开了与白族扎染技艺的邂逅。蔡金平从喜洲古镇的手工艺人那里了解到,苍山彩云、洱海浪花、神话传说、花鸟虫鱼等山川风物都可做扎染图案,在扎染时用线将白布缚着,做成一定襞纹后入染缸,花纹的边界受到染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薄如烟雾,轻芳蝉翼。他此次也亲身体验了简易版的白族扎染,即使用木片压制衣物再进行染色从而形成蓝底白花图案的方法,同样也制作出了精美独特的扎染衣物。在体验中,蔡金平深深感受到了大理白族扎染无穷的魅力与巨大潜在价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时代的白族扎染不仅活在大理,还应走在全国全世界,并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图9、10-大型扎染布的浸染过程和蔡金平制作的扎染衣)
结语:探访民族特色,感受多彩文化。本次民族特色专题寒假实践活动不仅将普通话推广活动持续深入,也让同学们走进社会的同时深入了解各民族特色文化,让民族团结意识持续萦绕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未来加强与改进民族工作任重道远,希望更多的理工学子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推动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紧密团结、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素材来源:学院民族特色专题实践队
编辑:殷逸俊、赵芳帆、吴小可
审核: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