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还记得2021年9月,水运湖畔的初秋带着丝丝凉意,却挡不住青春的炽热。2021级的同学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校园,在实践的磨砺中蜕变成长。转眼间,梧桐树又添了四轮年轮,他们即将告别熟悉的教室与操场,带着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的理工印记,迈向人生新征程。
在这个承载着期待与离别的求职季、毕业季,学院特别开设 “卓越远航・与‘理’向未来”就业经验分享专栏。我们将在这里,书写21级法社学子的成长故事,分享他们求职路上的酸甜苦辣、心得感悟。希望这些温暖的文字,能为即将毕业的同学们点亮前行的微光,为学弟学妹们传递追梦的力量。愿所有法社学子带着学院的祝福,在人生的广阔天地间,乘风破浪,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本期主人翁:刘楚楚,学院本科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毕业生,签约单位: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校期间,曾任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艺术协会管弦乐团团长、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学生会骨干,先后获得湖北省第8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第16届武汉市高校艺术节省级银奖、第15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级优秀奖,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校三好学生”“院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等荣誉。
在十字路口寻找方向
大三那年秋天的梧桐叶飘落时,我正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学生会办公室的台灯下,我反复摩挲着公务员考试用书的封皮,手机里收藏着各大招聘平台的信息,而书架上还躺着新买的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爱一边思考一边听音乐,那些流淌的音符里藏着所有年轻人的困惑:究竟哪条路才是我的未来?
在管弦乐团的排练厅,我望着手机上发来的“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的喜报,突然想起指挥老师曾说:“人生就像交响乐,每个音符都有存在的意义。”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破迷雾,我决定不再用单选题的方式看待未来——既要保持对考公考编的敬畏,也要在求职路上勇敢尝试。
用脚步丈量职业可能
竖屏短剧公司的拍摄现场,我举着场记板穿梭在机位间;大象出版社的账号上,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历史与趣味相融合的韵律;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展厅中,我带着相机拍摄千年古都的辉煌;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的直播间里,前辈们竖起的大拇指映亮了我发烫的脸庞。这四段截然不同的实习经历,就像四棱镜折射出的不同光谱,让我看清了自己真正的热爱。
在融媒体中心实习的最后一天,当看到自己做的视频都一一列在湖北日报融媒体APP上时,我突然意识到:能够将专业知识与艺术感知力相结合,用新媒体手段传递文化价值,这才是让我心跳加速的事业方向。那天黄昏,我站在长江大桥上,看着江面跃动的波光,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系。
当机遇叩响门扉
我参加过很多场秋招,也时常关注着老师同学发布的校招信息,这一路上来,老师与同学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机缘巧合下,我投递了省广集团的校招,当鼠标悬停在投递按钮上的瞬间,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在融媒体中心设计传播矩阵的场景,那些熬过的夜、改过的方案、调试过的数据仪表盘,此刻都化作简历上跳动的字符。笔试时遇到的新媒体运营案例分析,恰似为我的实习经历量身定制的考题;面试官听到我在短剧中融合甲方卖品案例时,眼里闪过的赞许光芒,让我读懂了“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的真谛。
收到录用通知的那个下午,我看着阳光透过枝叶在地上织就斑驳的光影,忽然想起大三那个迷茫的秋天,原来每个看似偶然的选择,都在为未来的相遇埋下伏笔。那些在学生会工作的经历,在乐团排练厅流过的汗水,在实习岗位积累的经验,此刻都化作通向未来的阶梯。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如今回头再看之前那段经历,我时常想起在夜晚彷徨的自己。人生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道需要持续作答的论述题。那些曾以为的“弯路”,最终都成了照亮前路的星光。当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每个机遇,用踏实的脚步丈量每寸土地,命运自会在某个转角为你备好惊喜。就像网络与新媒体这个当年“误打误撞”选择的专业,如今已成为我书写人生的笔墨,这或许就是生活最温柔的安排。
通讯员:刘楚楚/编辑:谭晶、文钰娇/审核: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