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2020年9月水运湖的微风走来,学院本科2020级经过四年的成长与发展,即将带着深厚的理工印记,奔向全新的未来。正逢求职季、毕业季,设此“卓越远航·与‘理’向未来”报道专栏,记录、分享法社学子的成长经历、欢喜时刻、心得感受,营造良好毕业就业氛围。
主人翁简介:孙越,学院本科2020级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以初试434分考上武汉大学出版发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连续3年担任班级心理委员、获得校级三等奖学金,先后荣获2023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二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国家优秀奖等奖励。
在2023年8月之前,我从未认真落实过考研的种种事项,因为对自己专业绩点与综测排名的不确定,总认为自己还有机会争取一下免试推荐的资格。直到3年综测排名的公示,让我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状况,便决心开始准备考研。
或许正如聂鲁达写到的“我不知道我无舵的焦虑有着怎样的命运或未来。”每个考研人总是会被无形的焦虑烦恼。考研的过程,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不要只是站在原地担忧未来,而是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去做好眼前的事情。
专注自己
在备考的过程中,大家总是会忍不住和别人比较进度。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给了我们窥探他人进度的窗口,也给了我们制造焦虑的材料。但是我认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能力都是独特的,有些人可能需要经历多次尝试才能成功,而有些人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我们无需过分比较他人的学习进度,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即使有人声称自己已经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也无法保证他们一定能够成功。考试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专注自己就好。关注他人一天是否学习了十多个小时,以此为尺衡量自己的进度,除了制造些许焦虑,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完成大于完美
我们要做的是接纳上次不完美的自己,避免内耗自责,尽量避免下次类似情况的发生,在开始每次的学习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件事是否有必要,对备考能带来多少收益。
公共课可以用分数转化成时间占比来衡量,专业课要回忆自己到底背了多少、有没有进步。一时半会记不住是正常的,仔细回忆后还是想不起来就再去背一遍,量变是质变的必经之路。只要是努力完成了就好,不要苛求自己每次都能做到完美(政治选择题40+、阅读满分、专业课背诵一字不错……)毕竟,这些过程都只是增添经验的砝码。
行动代替焦虑
分享一个我常用的调整心态的方法:一旦意识到自己在焦虑内耗的时候,去做那件让你焦虑的事。哪怕是焦虑,也可以通过分析让自己焦虑的具体一些。与其想“我会不会考不上”,不如想“我会不会因为英语差/专业课没背”考不上。从而可以更为针对性地行动。
担心自己记不住,那就把担心的时间用来背书,这样不仅背会了一些内容,还避免自己陷入内耗的情绪。当一整天都用来专心学习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的。拿我举例,备考的时候我总会想象自己是一台要工作七小时的机器,设定自己每天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做完两篇阅读、背十个名词解释、完成一次简答模拟……你会发现,完成每个任务带来的满足感足以打败焦虑。
让我们以行动代替焦虑吧!不要只是停留在担忧和幻想中,而是要勇敢地迈出脚步,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通讯员:孙越,编辑:张梦贤,审核: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