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湖北省学校社会工作可落地、可持续的实务模式,4月8日、9日,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学科带头人秦琴教授、系主任余艳萍副教授、柯姝琪博士和社工协会会长麦梓昊同学等师生一行前往集美大学和厦门市东浦中学,参加由香港理工大学石丹理教授团队组织的“共创成长路青少年正面成长”项目的交流、参访及现场观课。
“共创成长路青少年正面成长”项目是由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石丹理教授团队开发,旨在以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正向发展理论为框架,通过15个正面成长元素,帮助学生认识自身长处、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为青少年正面成长保驾护航。该项目已在全国30余省市(如四川成都、广东韶关、福建厦门等)的中小学成功落地,覆盖超28万学生。
在交流过程中,石丹理教授首先介绍了“共创成长路”项目的创立背景、“全人”发展理念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以“青少年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相信青少年有发展的潜力吗”“什么要素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三个问题引导启发,揭示了从预防干预的角度促进青少年正面成长的重要性。随后,石教授全面讲解了“共创成长路”项目的理论框架中的15个成长构念,并以循证评估验证了项目的有效性。
在参访和观课环节,福建省厦门东浦中学李春艳社工和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黄敏老师分别以“情绪探秘”和“能力展翅膀”为主题开展示范课,演示了共创课程如何以体验式学习的模式让成长构念内化于学生心中。课程中,李社工和黄老师运用了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游戏互动以及小组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张文静副校长系统介绍了该校建设共创项目的背景和十年发展历程,从导师培育、团队建设,到课时安排、课程设计和经验总结,并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创出“共创”德育模式,为其他学校提供了一种可推广的共创项目建设模式。
本次“共创成长路青少年正面成长”项目的交流与学习,不仅让我们学习了该项目在不同地区本土化落地与转化的经验,启发了汇智晴工作室团队师生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的正面思考,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在探索湖北学校社会工作实务路径的信心与决心。未来,汇智晴工作室将逐步展开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共创项目试点和基于高校一站式社区建设的大学生正面成长项目试点。
撰稿:麦梓昊
编辑:秦琴
审核: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