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学院学术氛围营造工程精神,提升学院研究生科研水平,强化研究生学习意识,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10月29日下午,社会学系首期MSW新生读书会在教四楼附709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由2024级的5位研究生分享他们对《孤独症儿童父母连带污名的生成过程及其应对策略》《面子实践与农村教育不平等的形成》《日常生活视角下精神康复者的主体性缺失与重构》《未成年被害人的创伤体验研究》以及《重构空间体验:社会工作服务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的新探索》等五篇论文的解读,秦琴和张峻豪两位老师主持会议并对他们的解读进行点评,2023级和2024级研究生共同参与。
胡语惜同学解读了《孤独症儿童父母连带污名的生成过程及其应对策略》一文。论文剖析了连带污名的根源,指出其不仅源自公众的偏见和歧视,也与父母对这些偏见的内化有关。强调孤独症儿童父母在社交互动中遭受的污名,以及他们展现出的积极应对策略,对于减轻污名的负面影响、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唐雨薇同学解读了《面子实践与农村教育不平等的形成》一文,论文通过豫中一个自然村的案例分析,揭示了面子实践对农村教育不平等的影响。论文的研究指出,面子是农民家庭教育选择的核心因素,因此,才有了上层家庭倾向于送子女进城读书以维护面子,而中下层家庭可能因经济压力采取温和放弃的教育策略。
艾润晗同学解读了《日常生活视角下精神康复者的主体性缺失与重构——以武汉市X社区康复服务项目为例》一文,论文认为社会工作参与精神康复者主体性重构的实践应深化内外合作,构建完整的支持体系,培育社区精神康复者自组织队伍,并推动品牌建设,以实现社区康复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陈欣然同学解读了《重构空间体验:社会工作服务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的新探索》一文,论文深入分析了住院晚期癌症患者对医院空间的体验,提出了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策略,旨在改造意象空间、拓展关系空间、重塑权力空间和开启心灵空间,以帮助患者重构积极的空间体验。
范雨珂同学解读了《未成年被害人的创伤体验研究——基于情感社会学视角》一文,论文指出,尽管国家为遭遇性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但在现实情境,未成年被害人还存在一些制度难以保障的“不合理的痛苦”体验,让未成年被害人深陷二次创伤经历之中。
读书会中,同学们从研究问题、文献写作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及论文评价等几方面对专业学术论文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老师们的点评中拾漏补缺,更新了对论文的认知并进行二次反思。通过此次活动,也增进了师生情谊,激发了学术潜力。
“学术氛围营造工程”是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的重要工作内容。学院致力于将这一活动打造为学生培养、对外学术交流的“靓丽名片”。社会学系将继续定期开展研究生读书会等学术分享活动,促进学院学术氛围营造,助力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
通讯员:胡语惜
编辑:张峻豪
审核:吴露